民生銀行董事長年薪領跑,透視“明星股東銀行”的定力和阻力
分類: 最新資訊
說說詞典
編輯 : 大寶123
發布 : 05-15
閱讀 :136
一紙年報,探照眾生相。雖然銀行普遍達成共識要“過緊日子”,但年報里董監高們的薪酬依然是“亮眼風景”。根據公開數據統計,在42家上市銀行中,有36家銀行披露了董事長去年度薪酬情況。從已公開披露的數據看,年度薪酬最高的為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報告期內稅前報酬為373.52萬元,系A股上市銀行董事長(已公布數據)之首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高迎欣的薪酬已較上年的615.38萬元減少約240萬元。高迎欣金融高管373.52萬元的稅前年薪是什么概念?按照不完全統計梳理,去年5家國有大行的董事長稅前報酬總額均值約為86萬元。如果以高迎欣“前東家”中國銀行作為參照,按照公開數據,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2023年稅前總報酬為67.63萬元。如果跟相同陣營做參照,目前5家公布數據的股份行董事長稅前報酬總額均值為146萬元。不過,另有多家股份行的董事長在關聯公司領取報酬,因此并未體現在其財報中。與“明星銀行”招商銀行對比,按照2023年年報,招行行長王良薪酬345.32萬元,但也比上一年度縮水了約297萬元。民生銀行的高管薪酬同樣表現不俗。Wind數據顯示,在普遍主動降薪后,2023年,民生銀行董監高薪酬總額為4681.70萬元,仍居銀行業之首。緊隨其后的是蘇州銀行(董監高薪酬為3901.19萬元)、招商銀行(3722.84萬元)寧波銀行(3169.30萬元)等。董事長年薪“領跑”的背后, 民生銀行的年度成績單并不亮眼,形成較大反差。按照民生銀行2023年度業績報告,截至2023年末,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408.17億元,同比下降1.16%;實現歸屬于該行股東的凈利潤358.23億元,同比增長1.57%。報告期內,該行凈息差1.46%,同比下降14個基點,同樣無法逃避息差收窄的行業之痛。把時間拉到最近,盈利情況承壓。今年4月29日,民生銀行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營業收入342.73億元,同比減少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4.31億元,同比減少5.63%。高迎欣掌舵這家股份行已有4年時間,破解業績增長乏力的困境,或是他當下的重要挑戰。營收連續三年下降,改革機制與模式創新是否奏效2020年5月,高迎欣在中銀香港原副董事長、總裁的任上“空降”民生銀行出任黨委書記,隨后擔任董事長。他人生履歷上半場,基本在中國銀行,在中行體系內多年負責國際業務。他曾在2005年出任中銀香港副總裁,2015年2月任中國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任中銀香港副董事長、總裁,被外界指有著豐富的銀行從業及管理經驗,并具備國際視野。但是,高迎欣彼時接手的民生銀行,并不太平。2020年前后,民生銀行經歷了周期性因素影響,經營發展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加,原有的體制機制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縮小,在客戶基礎、業務創新、風險控制、內部激勵、人員管理、公司治理、監管評價等方面都面臨壓力,積存多年的“老毛病”以風險事件陸續暴露。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高迎欣履新后,推出不少改革措施,但也有不少阻力。據媒體披露,在他麾下,民生銀行的改革轉型加快推進:圍繞做大客群基礎,強化基礎服務能力;優化機構職能,調整管理模式;重塑對公零售薄弱業務,優化業務運行邏輯;持續整改合規問題,做實“三道防線”;加快人力資源改革,優化薪酬激勵模式;改革事業部存留問題,實現更高層次的總分協同戰略等。記者注意到,他還提出銀行業要增強“暖實力”的理念,認為這是“硬實力”“軟實力”外的重要評價維度。那么,這些改革機制與模式轉換是否能夠力挽狂瀾?2020年,民生銀行營業收入為1849.51億元,同比增長2.50%,增速明顯放緩。當年,由于撥備和消耗大幅增加,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36.25%。這也是該行年度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拉長時間軸看,2021年、2022年,2023年,民生銀行營業收入分別為1688.04億元、1424.76億元、1408.1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8.73%、15.60%、1.16%。換而言之,該行營收已連續三年下降,面臨業績增長乏力乃至倒退的困境。對于高迎欣而言,如果說提振業績是一種內功修煉,需要時間沉淀,那么協調好與一眾股東們的關系,或是當務之急。起訴“泛海系”索賠超54億,與自家股東對簿公堂作為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盡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的誕生背景值得重溫。1993年,泛海集團董事長盧志強深感民營企業貸款之難,于是萌生組建一家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的想法。1996年初,民生銀行在北京成立,股東陣容“星光熠熠”,包括劉永好(新希望集團)、張宏偉(東方集團)、盧志強(泛海集團)、王玉貴(中國船東互保協會)、中國人壽,以及史玉柱(巨人集團)等。由于“明星股東”云集,每到董事會換屆之時往往易生波瀾。今年正是民生銀行董事會換屆之年,如何協調與大股東們尤其是明星企業家們的關系,對于這位掌舵者來說,考驗重重。截至今年3月底,民生銀行十大股東(資料來自官網)按照官網,在目前的董事會中,除了董事長高迎欣,還有三個副董事長席位,分別是張宏偉、盧志強和劉永好。而在董事陣營中,則包括史玉柱、吳迪(福信集團)、宋春風(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翁振杰(重慶國際信托)、楊曉靈(大家保險)、趙鵬(大家保險)等一批“大佬”。民生銀行部分董事會成員(資料來自官網)近年來,民生銀行與盧志強的泛海集團糾葛不斷,并形成對簿公堂之勢。今年5月11日,民生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其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為由,對泛海集團、泛海控股、通海控股、泛海不動產、泛海股權投資、星火房地產、武漢中央公司、泛海建設青島、武漢中心公司、深圳泛海置業、盧志強先生等提起訴訟。 此次被告方涉及的公司均為“泛海系”且與房地產業有關。上述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泛海集團償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合計42.66億元、判令被告泛海控股償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合計12億元,總索賠超54億。實際上,民生銀行訴“泛海系”并非首次。去年1月,民生銀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合同糾紛為由,對盧志強,泛海控股,以及旗下兩家子公司提起訴訟,涉及金額超過70億元。10月,民生銀行披露該案一審判決結果,獲賠超36億元。不過,有市場人士擔心,泛海控股所持的民生銀行股份處于質押狀態,民生銀行贏了官司能否追回貸款。實際上,貸款風險一直是無法逃避的“魔咒”。根據民生銀行2023年報顯示,截至去年末,民生銀行房地產業貸款總額為3462.98億元,房地產不良貸款總額由去年同期155.45億元增至170.38億元,房地產不良貸款率由去年同期的4.28%升至4.92%。去年領罰超2.2億元,合規內控的“長期主義”如何兌現撥開與創始股東的訴訟迷霧,高迎欣要面對的挑戰,還有合規內控問題。“秉持長期主義,強化底線思維,不斷提升合規經營管理水平。”2023年年度報告致辭中,高迎欣稱,將全面依法合規經營作為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出發點,把內控合規管理作為創造價值的核心工作。不久前,他在《意見領袖》上發布文章也聲稱,強化依法合規經營。他認為,依法合規經營是現代銀行經營管理的基本原則,也是堅持正確經營方向的保證,更是金融機構自我發展、自我保護及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所在。他還強調,加強主動管控,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不過,他的合規經營觀并沒在實踐中發揮督導效應。公開信息顯示,僅今年1月,民生銀行及其下屬分支行累計收到超400萬元的罰單。時間追溯到2023年,是民生銀行被罰得最多的年份,當年該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被監管罰款超過2.2億元。幾張“天價大單”值得留意。去年2月,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小微企業貸款資金被挪用于房地產領域等14項違法違規行為被原中國銀保監會處罰,總行及分支機構共計罰款8970萬元。值得玩味的是,民生銀行一直有“民營企業銀行”“小微之王”等人設標簽。不過,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上述罰單的“14宗罪”中,約有10宗涉及小微企業。去年6月,該行重慶分行因違規買斷假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等十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沒5967.8萬元。8月,因為規避委托貸款監管,違規利用委托債權投資業務向企業融資等14項違規行為,民生銀行又被罰款4780萬元。僅這三張罰單,金額已近2個億。在高迎欣掌舵的4年左右時間里,這樣的罰單不少。按照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以來,民生銀行合計被監管部門罰款超過4億元,成為罰款最多的A股上市銀行之一。前國有大行兩大干將,如何打好“高王配”組合拳?1962年出生的高迎欣今年62歲。與60歲的退休紅線不同,按照一些業內人士的說法,股份制銀行董事長退休年齡一般為63歲,這意味著他尚未到董事長退休年齡。不過,對于他來說,交棒或許不是太遠的事。就在5月1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民生銀行王曉永任職資格的批復公告,核準王曉永擔任民生銀行行長的任職資格。“70后”王曉永是建行老將,此番履新之前他是建行四川省分行行長,屬于國有大行的“封疆大臣”。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這位新行長對于普惠金融有諸多實踐,對民營企業也有深入洞察。當前,成長于國有銀行的兩位“大將”如何打好“高王配”的組合拳,協調各方關系、化解風險穩定業績,兌現高迎欣在年報中關于“秉持長期主義致力行穩致遠”的遠景,也許仍是一個未知數。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盧亮
大額存單再現停售民生銀行暫無半年期及以上產品發行
拋棄違規貸款平臺民生消保在行動——民生銀行西安分行關于如何安全借貸的風險提示
對過度負債說不民生消保在行動——民生銀行西安分行關于信用卡理性消費的風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