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日反出魔怔了,這么好的日本兒童讀物,竟然被說成是毒教材!
分類: 最新資訊
說說詞典
編輯 : 大寶123
發布 : 04-21
閱讀 :137
有些人是真分不清何為教材,何為教輔,何為課外讀物。但有些人是故意把教輔與課外讀物說成是教材。原因是可想而知的,無非就是博流量。因為教材中過毒,所以關注度高,所以把非教材說成是教材,就很有流量。這種行為無疑是非常惡劣的,是非常卑鄙的。好在網友越來越清醒了。最近又看到兩個人把非教材說成教材,都被網友揭穿,進行了批駁。而有一個涉及到日本文學問題,也引發了一場關于反日與反日本文學的爭論。課外讀物不是教材先說第一個,如上圖。古詩《春曉》出現了三個作者。稍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他曬出來的圖片,那肯定不是教材,而是一些課外讀物。課外讀物多種多樣,這些是一些小出版社出版的,歸文廣新局管,而不歸教育部管。下面重點說第二個,如下圖。這是一個日本的兒童讀物。從封面可以看出一些基本信息,書名《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作者古田足日,繪圖中山正美。他們自然都是日本人。而翻譯者彭懿,自然是中國人。無知才說是“毒”有一個網友看到了這本書,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的驚喜,聲稱又發現了一個毒教材,并憂心忡忡地質問,為什么毒教材治不絕?這樣的書給中國孩子看,會有什么后果?這是不是文化入侵?看他的話,看他的語氣,讓人感到他非常地愛國,非常地關心教育,非常地痛恨毒教材,而這本書似乎確實很毒。應該說,這種心情如果是真的,倒是值得贊賞的,如果這本書很毒,也應該譴責。但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不妨來看看他指出這本書中的“毒”:很明顯,他所謂的“毒”,就是兩個字:神社。此人氣勢洶洶地質問:為何從一年級就讓孩子看日本的讀物?“神社”兩個字在我們看來真的是只看到“神社”兩個字嗎?我們聯想到了什么?實在無知,而且無腦,不懂也不知道查一查。當然,他也有可能明知故問。在日本,全國各地有很多神社,臭名昭著的東京“靖國神社”只是其中之一。什么是日本神社神社是日本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們定期舉辦各種祭典,保存著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許多神社還承擔社會服務和文化活動的角色,如節日期間的傳統表演和舞蹈。日本神社的基本功能是供奉神靈,為人們提供崇拜和禱告的場所。每座神社都有主祭神,信徒向這些神靈祈求庇佑和祝福。而留守神社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時期內,如節日或特殊儀式期間,由于信徒的臨時離開而暫時無人管理的神社。冰川神社是將素戔嗚尊作為主祭神的冰川信仰的神社,全日本大概有200多社。其中以埼玉縣川越市的冰川神社最為著名。再說,一年級學生能聯想到什么?即便是懂點抗日歷史的人能聯想到靖國神社,就一定不好嗎?如果聯想到靖國神社,想起日本的侵華罪行,不可以嗎?這不正說明不忘歷史警鐘長鳴嗎?實際上這是一本優秀兒童讀物一年級大個子指的是小男孩小川正也,雖然才上一年級,但是他個頭高得像三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個頭高,但膽子卻很小,而且愛哭鼻子。二年級小個子指兩個女孩子,水村秋代和藤岡真理子,她們只有一年級學生那么高,她們都為身高問題苦難,但是她們都很勇敢,沉著冷靜。這是一本成長小說,展現了小川正也由懦弱到堅強的成長歷程。膽小愛哭鼻子的小川正也,在勇敢堅強的水村秋代和藤岡真理子的幫助下,變得勇敢了。這么好的一個日本兒童讀物,到底有什么可怕?竟然因“神社”兩個字就被說成毒教材,荒謬!這樣的話似乎應把“日本”“神社”這些漢字都得消滅掉!關于作者與譯者這本書作者古田足日,1927年出生于日本愛媛縣,是日本當今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作家與評論家,著有《現代兒童文學論》《現代日本兒童文學的視點》等理論著作,寫過《壁櫥里的冒險》《代做功課股份有限公司》《鼴鼠原野的伙伴們》等兒童文學作品。而譯者彭懿,1958年出生于東北沈陽。198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生物系昆蟲專業。1994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學藝大學。著有長篇幻想小說《與幽靈擦肩而過》《半夜別開窗》《怪物也瘋狂》《魔塔》《妖孽》等很多作品。日本有很多優秀文學作品很多人反對日本,連日本的文學作品也反對,這是不應該的,說是為了防止文化入侵,這個荒謬可笑的。對于外國優秀文化優秀作品,還是應該接納和吸收的。日文的著名作家,許多為中國人所熟知,比如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村上春樹、東野圭吾、大江健三郎、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等,他們的作品也被翻譯過來。如果說小說看得人少,那么影視動漫肯定了解的人更多。早期的電影《追捕》,當年可是一夜之間在中國火了起來,主演高倉健一下子家喻戶曉。好的作品還有《七武士》《羅生門》《望鄉》等,后來日本科幻電視劇《恐龍特急克塞號》也曾讓中國孩子著迷,而近些年來宮崎駿的動漫也是如此。總之,要搞清楚吸收外國優秀文化與文化入侵的差別。一味地排斥外國文化,并不能增強文化自信,可能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