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5-11 00:00:00 點擊量:
“以前我們僅僅把它看作一項技術,現在將其作為我們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談起公司的知識產權工作,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許京偉一開始就向記者這樣介紹道,“這可以說是一次質的飛躍。”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飛躍?許京偉表示,“在某種意義上,專利的申報可以看作是市場的‘晴雨表’,知識產權工作的快速發展,能夠為公司直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正是根本原因所在。”
在這方面,濟南重工可以說有事實為證:公司的發明專利“球磨機主軸承安裝方法及其主軸承底板”申請之日起,先后與國電雙遼電廠、蕪湖電廠、駐馬店電廠等20余個廠家簽訂磨機采購合同,該型式的球磨機主軸承安裝方法及其主軸承底板因安裝方便、運行良好,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新增銷售4800萬元,利潤900萬元。發明專利“一種扇形齒輪同步液壓夾送輥裝置”,應用到江蘇太倉新寶誼鋼管制造有限公司、山東壽光巨能特鋼等9家鋼管制造公司的生產線中。自2007年10月該發明專利實施起至2011年6月,新增銷售額1700萬元,新增利潤320萬元,節省材料價值520萬元。
“這些專利既得到了用戶的好評,又增加了公司的經濟效益。”許京偉說,“此外,公司還有相當一部分產品要出口到海外,國外對于知識產權可以說達到了一種層層重視的程度。我們要想出口出去,在海外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通過PCT等途徑向海外申請專利,所以要更加重視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這一方面。這也是我們將其視為公司戰略的原因之一。”
技術和戰略有何不同?他向記者表示,所謂技術,僅僅局限于產品的宣傳與推廣方面,“以前我們在產品推銷時,喜歡說它獲得某某專利,以表明其技術含量高,質量好,這樣更容易獲得客戶的認可。”所謂戰略,則是公司上下把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當作一種意識與思維,“始終充斥在工作業務的各個環節之中。”
對此,他舉例到,以前是先研發出產品,然后再去想這項產品可能會涉及哪些專利。而現在,“從立項到研發再到新產品最后的出爐,每一個環節的每一個部分大家都會事先考慮會涉及哪些專利。”
不僅如此,這種“戰略”還表現在公司整體層面。組織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以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為平臺,積極調動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專利保護意識和創造力,先后組織了2次卓有成效的專利培訓工作,特別是車間一線技術、生產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撰寫能力和發明專利的受理量大大提高。許京偉說:“這些專利的受理又對促進公司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和公司創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正因為這樣,雖然在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上歷經了質的飛躍,但公司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卻是一貫的。記者了解到,早在1996年3月,當時還名為“濟南重機集團公司”,張學齡等員工設計的“新型球磨機快慢速傳統裝置”,就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09年公司申請專利40項,取得授權專利39項;2010年公司申請專利50,授權專利46項;2011年公司申請專利70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獲得授權56項。目前,公司擁有授權專利203項。
正因為成了一種戰略,所以在采訪中,談起知識產權,大家都把它看作是一項系統的工作。據辦公室主任于海波介紹,今年濟南重工在知識產權方面,將重點做好繼續系統深入地研究知識產權戰略,為進一步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提供支持等6個方面的工作。
也正因為成了一種戰略,除經濟效益,也為公司帶來了諸多榮譽。在濟南重工,掛滿了“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專利明星企業”、“國家級技術中心”、“山東著名商標”、“山東省企業技術創新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獎牌。